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服务电话
13631629907

RFID新闻动态

运动医学行业概况与市场分析行业概况与市场分析

核心观点:

全球运动医学市场持续增长,国际巨头持续加码彰显行业高景气度:运动医学作为骨科行业重要的细分领域,占据全球整个骨科市场的10%以上份额。


国内运动医学市场方兴未艾,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随着中国运动人群的快速增长、老龄化趋势加重以及居民医疗消费需求的持续提升,国内运动医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中国运动医学市场由外资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施乐辉、Arthrex、史赛克、强生和康美五家合计占据86%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经过前期的积极布局,以凯利泰、天星博迈迪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完成了多款产品线的布局。整体来看,国产企业发展虽处于早期阶段,但已具备了与外资竞争的能力,国产替代有望开启。



01

运动医学:

被忽略的骨科重要细分领域


Sports medicine是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学科。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运用医学的技术和知识,对运动训练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治运动伤病,并研究医疗和预防性体育运动,以达到增强人民体质、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运动医学是在医疗卫生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已引用按摩、导引来防治疾病。公元前150年左右,古罗马已有为角斗士治伤的体育医生。


但运动医学作为一门完整的有理论基础的独立学科,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正式建立起来。1928年成立了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50年代以后,世界运动医学发展较快,欧美一些国家建立了许多运动医学中心和研究所,不少大学也开展了运动医学的科学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从1955年起,全国各体育学院与医学院陆续建立起运动医学教研室。1958年国家体委建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所内设立运动医学研究室。1959年北京医学院建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所,全国各地区也相继成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机构。1978年中国运动医学会成立,并于1980年加入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受到国际体育界人士的重视。


运动医学与骨科结合紧密,骨科细分领域众多,运动医学是重要的细分领域,占据全球整个骨科市场的10%以上份额。


运动医学在临床上以膝、肩、肘、髋、踝关节运动伤病为主体,开展较大规模的各类关节镜和切开手术,包括膝关节各种韧带损伤、半月板修复和移植、软骨修复、髌骨关节不稳定、肩关节不稳定、肩袖损伤、肩部骨折及人工肩关节置换、肘关节关节镜、不稳定及置换术、髋关节撞击症及盂唇损伤、踝关节不稳定及踝关节镜等。


运动医学产品可主要分为关节镜系统和植入物,其中关节镜系统包括关节镜、动力系统和辅助设备等,是运动医学相关疾病的必备检查和治疗工具,植入物包括固定装置、软组织重建物和相关配套工具等。

运动医疗

1、应用举例——肩关节功能康复之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是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可以导致肩关节不稳定、无力、活动受限等。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肩袖损伤率达60%以上,肩袖损伤已成为当今社会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修复肩袖损伤对于超过90%的患者有效。


手术修复肩袖损伤治疗的目的在于重建肩袖在肱骨大结节上的肌腱止点,通过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技术达到高强度的固定作用。目前微创技术逐渐替代了开放性手术,成为肩袖修复技术的金标准。


关节镜手术较开放性手术损伤小、效果好、康复快,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运动。由于肩袖的特殊解剖结构,锚钉缝合后的肩袖愈合以瘢痕组织为主,无法完全恢复原有的肩袖稳定性且因康复不当导致的术后再撕裂、肩关节活动受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


目前学术界未在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案上达成共识,康复方法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方法包括通过带线锚钉、缝线以及相关配套工具对肩袖撕裂的部位进行缝补以达到固定修复的目的。

肩袖损伤治疗

2、应用举例——膝关节手术之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位于膝关节内,连接股骨与胫骨,一般分为后外侧束和前内侧束,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主要作用包括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和极端旋转。


大量研究显示,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关节运动觉和关节位置觉)亦有重要贡献。ACL损伤后膝关节功能丧失主要表现为关节稳定性下降,出现胫骨前移、膝关节慢性疼痛以及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同时出现患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受损,增加膝关节受伤的风险。


ACL损伤通常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急性期的对症处理及后续的康复治疗,主要是适用于单纯ACL损伤且对膝关节稳定性和旋转要求不高的患者。虽然有长期随访研究表明,非手术疗法的膝关节稳定性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和手术治疗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国内还未被临床医生接受。


手术治疗可分为原位修复与ACL重建术。原位修复有初级修复和内部增强技术,原位缝合术被认为能恢复ACL的解剖功能、生物力学和本体感觉功能,对ACL损伤也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年轻的急性近端ACL断裂患者。


但一项系统回顾报道认为,ACL重建比ACL修复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术后患者感知到的改善。一项随访5年的研究表明,ACL修复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但是在运动要求较高的人群中这一数据降为55%。所以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目前运动活跃的ACL损伤年轻患者中,公认的主流治疗方式仍是关节镜下ACL重建术。


目前ACL的移植物主要包括:

1)自体肌腱移植物,自体肌腱移植物包括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和腘绳肌腱移植物、以及股四头肌肌腱、跟腱、腓肠肌肌腱等。自体肌腱移植物的主要并发症是取腱口处并发症,包括取腱处肌肉萎缩、切口不愈合和感染等。髌腱移植物具有初始张力高、移植后骨与骨愈合好及术后早期恢复快、术后膝关节松弛及复发率低的优点,虽然仍具有较高的伸展僵硬和膝前疼痛风险,但长期以来一直是功能需求较高患者的金标准。

2)同种异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包括同种异体的骨-髌腱-骨、腘绳肌腱、腓骨肌腱,主要优点是无供区并发症、手术时间缩短以及手术切口小,但存在移植成本较高、传播疾病风险大和高失败率的缺陷 。

3)人工韧带。一项随访研究发现,采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初次重建ACL 失败率高达33.3%,考虑为人工韧带的抗磨性不足、不能长时间的旋转弯曲及关节液对韧带的浸泡作用。基于此研究及失效因素考虑 人工韧带系统目前不宜作为ACL初级重建的潜在移植物。在特殊情况下,人工韧带系统可作为替代移植物。一项随访10年以上的研究发现,人工韧带韧带对于经过精心选择的病例,尤其是需要快速术后恢复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且适合ACL 重建的选择。

膝关节结构

3、应用举例——膝关节手术中的半月板手术[1]

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中常见的问题,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年人和活动量大的人群中。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半月板部分切除术,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机械和疼痛缓解,半月板切除术仅在短期至中期随访中提供症状缓解和功能恢复,但显着增加骨关节炎的风险。


目前治疗的重点正在尽可能转向修复半月板撕裂,并在适当的时候替换失去的半月板组织。置换可以是全部或部分。使用同种异体的全半月板置换术,通常保留给符合某些标准的年轻患者,他们已经接受了几次半月板次全切除术或单期半月板全切除术,但仍有症状,部分半月板置换术可与部分半月板切除术一起使用,以填补切除术后留下的空间。同种异体移植存在许多缺点,因此在过去的20年中,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和研究半月板支架。


以胶原蛋白为基础的植入物和合成支架已进入欧洲市场,但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不同的结果。通过组织工程来创造一种模仿生物力学特性的植入物,对未来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

meniscal scaffolds

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在动物模型中测试了几种生物合成半月板支架,并且还尝试了增加细胞和生长因子来改善半月板再生。无论如何,只有两种支架进入临床实践:CMI(11项研究)和Actifit®(19项研究)。但是目前都具有较大缺陷,这些缺陷不能使其成为“理想的”半月板替代品。


3D生物打印领域的未来研究、新生物材料的引入以及在人类环境中转化生物增强的可能性可能会为具有卓越生物力学和再生特性的新型设备开辟道路,能够有效地保护膝关节免于发病半月板切除术后OA。


02

全球运动医学市场持续增长


2018年全球运动医学市场规模接近60亿美金,同比增长8%,高于骨科整体市场增速(5%左右),预计2024年将达到91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6%,是未来骨科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


1、在中国,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全民健身开启了全方位、多层面的保驾护航模式

自 1995 年国务院首次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至今已历时 25年,全民健身工程的两阶段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民众的健康意识,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2011 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明确指出,城乡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要达到 32%以上,比 2007 年提高 3.8%。2016 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首次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随后相继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明确提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到 2022 年和 2030 年达到 37%及以上和 40%及以上。

全民健身

2、国民健康意识增强,健身人群持续扩容,老龄化危机带来运动医学发展潜力

2017 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约为 4.1 亿人,2020 年增加至 4.35 亿人。2017 年,我国共有健身房约 5,500 家,会员数约 900 万人,预计未来会员数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目前我国群众运动参与水平仍远低于美国,未来有望继续提升。以2017 年数据为例,美国体育运动参与率为 72.7%,远高于中国的29.4%。此外,美国参加积极的高热量运动人群比例也大于中国总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比率,中国体育运动的参与率和高强度运动占比提升空间大。

中国经常性体育锻炼

我国运动损伤率高,运动医学发展滞后于运动人群增长。根据中国医药报,2014年,我国运动损伤发生率为 0.513%,美国、英国分别为 0.456%、0.373%,我国运动损伤率高于美国和英国。国内运动医学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引发运动损伤的增加,运动医学关注度得到持续提升,部分医院已在骨科下面设立运动医学亚学科以应对日益增加的需求。


老龄化人口损伤发病率高且复杂多样,促进激发潜在市场需求。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随着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广泛开展,相应的运动损伤数持续增加。我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共 1.67 亿,占 总 人 口 的 11.94%。按照目前的人口结构发展趋势,预计本世纪中叶,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可能达到 3.58 亿,占总人口的 25.66%。此外,2001-2018 年(除 2012 年外),我国老龄化人口同比增速快于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运动损伤具有多发性、复杂性、严重性、个体特殊性、部位集中性的特点。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健康运动老龄化成为必由之路,而老年人运动是把双刃剑,在减少疾病、改善健康的同时,亦会诱发诸多运动损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老龄化直接相关的骨质疏松、骨关节类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

3、医保支出逐年上升

2018 年,我国骨关节疾病及损伤转归人数为 285.99 万例,医药费用支出总计为327.29 亿元。2010-2018 年转归人数复合增长率为 11.8%,医药费用支出复合增长率为 16.4%;2013-2018 年转归人数复合增长率为20.5%,医药费用支出复合增长率为 24.1%。转归人数的不断攀升导致总医药费用支出增加,而人均医药费用保持相对稳定,波动不大。

4、微创关节镜技术、手术自动化、3D 打印技术应用赋能运动医学

微创手术及关节镜普及率提升,运动损伤治疗数日益增加。微创关节镜手术较传统的切开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关节镜是一套精密的光学影像系统,利用微细的内视镜,只需很小的手术切口就可以进入关节腔内,观察内部病变并加以治疗。


骨科手术机器人可延伸骨科医师的视觉、触觉范围,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近年来,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运动医学、骨肿瘤等领域逐步应用,其战略地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国外应用较多,国内引入较晚,生产商以海外企业为主。根据天智航招股说明书,骨科手术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有 8 家,其中取得骨科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主要有 3 家海外企业Mazor Robotics 公司、MEDTECH 公司、MAKO Surgical 公司和 1 家国产企业天智航。


3D 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有效助力医学教育、术前规划及辅助手术等方面,显著提高了手术整体效率。3D 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是一种通过逐层堆叠打印的方式来制造实物模型的技术。19 世纪 80 年代后期3D 打印技术开始应用于我国医疗行业,旨在帮助医生建立三维病变模型,用于术前规划和患者沟通。


3D 打印技术与医疗的深度结合经历了 3 个阶段。在初级阶段,可打印骨骼模型,涉及口腔修复、定制化假肢、手术导板、植入物制造等;在中级阶段,细胞组织和软骨组织等简单活性组织 3D 打印成为可能;在高级阶段,3D 打印技术在复杂器官组织得以应用和发展。


目前国产自主研发技术不断增强,与国外差距逐渐缩小。目前,医疗 3D打印行业涉及的技术主要有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SLS)、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SLA)以及选择性激光熔融(SLM)。


5、运动医学领域保持快速增长

全球医疗器械以 5%-6%的年复合增速稳健增长。其中,骨科以 365 亿美元的销售额占据医疗器械约 9.8%市场份额,是医疗器械第四大领域。从骨科细分领域占比结构看,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占比均为 17%左右,是最大的细分骨科领域。运动医学占比约 11%,是骨科第 5 大细分领域。从骨科细分领域增速来看,2015-2018 年小关节以 7.5%的年复合增速位居第一,运动医学以 5.8%的年复合增速位居第二。运动医学是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医疗器械细分新兴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03

中国运动医学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增长空间可期


中国运动医学起步较晚,但对全球运动医学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得益于政府全民健身方案的实施,中国成功举办多项国际知名体育赛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不断成长扩容等,中国运动医学产业正蓄势待发,未来增长想象空间大。


国内单独开设运动医学科室的医院以传统知名骨科医院为主,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湘雅医院等,大部分医院仅将运动医学设立在骨科科室之下。2019 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建所 60 周年,根据其公布的数据,目前该运动医学科有 101 张床位,年门诊量达 12 万余人次,年手术量已达7,200 余例,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2018 年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为 2.0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有望达到 4.1亿美元,2019-2026 年复合增长率为 9.3%。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约占亚太地区的 1/4,且增速快于亚太地区平均增速。


尽管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尚小,但随着运动医学在中国的不断渗透、发展和普及,中国运动医学市场将持续受益。

运动医学市场规模及增速

服务电话

13631629907

13332960238

Copyright © 2016-2022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德丰盛智慧园 电话:13631629907 传真: 手机:13332960238
RFID工业物联智能设备 粤ICP备2021175590号

王工:

丁工:

:

服务时间:
9:00-18:00(工作日)

cache
Processed in 0.01143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