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简介
定义
。RFID系统是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硬件设备,有丰富的工业用途,先给出组成如下,后文将会进行解释。
1945年,Léon Theremin 发明了一个小玩意,这是苏联的一种监听设备,它不耗电,基于电磁波工作,可以传输数据,因此被认为是RFID思想的启蒙。 中,盟军和德国都使用了类似的思想用于敌我飞机识别,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成型的技术定义。1948年,Harry Stockman发布了一篇论文:"Communication by Means of Reflected Power" ,被认为是探索RFID技术的里程碑式成果。 Mario Cardullo在1973年1月23日注册了一种专利设备,这玩意是RFID的第一个真正祖先----是一个带记忆功能的被动无线电应答器,由询问信号提供能量。 如今,经过长期的发展,RFID技术有了三个划分种类: 低频(LF) RFID 30KHz – 300KHz, 读取距离小于10cm,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不容易受到其他电磁波干扰,可在水面或金属附近使用 曾经常用于门禁卡制作、牲畜追踪 高频(HF) RFID 3MHz – 30MHz, 读取距离介于10cm和1m之间,数据传输速率较高 容易受到其他电磁波干扰,不适合在水面或金属附近使用 曾经常用于非接触式付款等数据传输量较大的场景 超高频(UHF) RFID 300MHz – 3GHz,读取距离最长可至12m, 数据传输速率最快 最容易受电磁波干扰,但是由于各大制造商的大力投入,各种抗干扰设计远超LF和HF RFID 如今作为三种技术中的最优选择,被各大制造商用于各种用途 主动式RFID系统 RFID标签自己具备供电装置。主动式UFH RFID标签的广播距离可以达到最高100m,常用于追踪大型设备或者车辆 主动式RFID标签又细分为两种 讯问式RFID标签:标签仅在接收到读写器的电磁信号后才会通电广播信号,较为省电,但是需要较近距离触发 信标式RFID标签:标签会定时通电广播信号(时间间隔可以事先设定),耗电较多,但是可以用于实时定位 被动式RFID系统 RFID标签自己不具备电源。当读写器发出电磁波时,RFID标签基于接收到的电磁波充能并且发出信号或修改存储数据而实现信息传输 可以在LF, HF, UHF RFID技术中实现,距离一般小于10m 相对于主动式系统成本更低,更易制造。同时因为标签不带电源,所以常用于图书标签、门禁卡或嵌入在电子设备中,一次安装便可长期使用无需维护 一个RFID标签由芯片和天线组成。 天线是用来传输数据的,数据存在芯片中。 芯片中包含EE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制只读存储) 可以在无供电的情况下长期存储数据 在供给特定电压的情况下,可以写入或修改数据 对于 只读型RFID标签:出厂时写入数据,此后不再修改,支持无线读取数据 有线读写型RFID标签:可以插上数据线供电修改数据,支持无线读取数据 无线读写型RFID标签:既可以无线读取数据,也可以无线写入数据历史
基于工作频率分类
基于电子标签是否带电分类
RFID标签信息存储
被动式RFID标签供电原理
- 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在标签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供电
RFID软件系统(既负责和用户交互,也负责编码解码信息) 国内厂商有一定的芯片设计能力,但是封装制造能力偏弱 国内鲜有生产RFID软件系统的厂商,与国外差距较大 国际上,有两大RFID系统制造商 Impinj, Inc 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州,成立于2000年 Alien Technology 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于1994年 目前国内大多数RFID系统需要购买进口芯片和软件RFID制造业现状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怎样工作的?
根据无线电频率的不同,RFID系统可以分成低频、高频、超高频及微波四种。
(Microwave):RFID无线电波频率在2.4GHz的系统,遵循ISO/IEC 18000-4标准; 、天线、读写器及应用软件。 电子标签类似于条码系统中的条码,其内部集成了一个可以擦写的芯片,用于存储信息。根据是否带电池,电子标签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有源电子标签带有电池,与无源电子标签相比,可读的距离较远; 天线:一般连接在读写器上,用于接收/发送电磁波; :用来读取电子标签的数据并传送到上位机应用软件系统中;有些也可以往电子标签中写数据; 应用软件:基于PC或PLC的软件系统,用来处理读写器发送来的数据;
读写器通过其天线向外发送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当电子标签进入到发射天线的工作范围内后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而被激活,于是将其存储的信息通过内部天线发送出来;读写器的天线接收到来自电子标签的载波信号,将其传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与解码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或PLC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