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互联网发展不及预期,但智能化加深趋势不改。当前家庭互联网中智能家居渗透率仍较低。与美国 2018 年智能家居渗透率已达 32%相比,20 年我国智能家居渗透率刚超过 10%。根据 IDC 数据,2017-2020 年智能家居出货量复合增速为 20.81%,当前智能家居 10%左右的渗透率处于导入期转向成长期的节点,若爆发期来临,渗透率将快速提升至 30%。尽管当前家庭互联网发展不及预期,但智能化仍不断加深,根据 IDC 预测,2025 年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 5.4 亿台。
品牌割据仍是全屋智能阻碍,短期看智能单品及多品互联机会,中长期平台型公司空间广阔。当前入局智能家居的企业主要是传统家电厂商美的、海尔,互联网科技企业小米、华为等以及新型创业公司如欧瑞博、Broadlink 等,尽管传统家电厂商与华为鸿蒙系统等有合作案例,但目前实现全屋智能的阻碍仍是智能家居品牌割据、生态圈封闭问题。
未来实现全屋智能更可行的模式是多品牌智能单品+第三方平台以及解决方案。长期来看,硬件终端厂商的生态相对封闭,以实现自有产品的互联为主要目的,而像涂鸦智能这样的全球化IoT开发平台服务商更具独立性,不与单独品牌绑定,允许不同品牌、各类智能单品接入平台并进行交互,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应用程序控制全屋多品牌智能单品,以更开放的架构连接用户与厂商。
投资建议:硬件感知层、传输连接层仍是当前布局热点。我们认为家庭互联网领域未来 3 年重点仍是布局硬件入口与全屋智能连接。硬件感知层中的 MEMS 感知芯片,MCU 芯片,智能家居控制器,局域、广域通信芯片及无线模组值得关注。长期来看如涂鸦智能此类全球化IoT开发平台服务商,如能成功建立海量连接形成网络效应则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卫星互联网:国内卫星制造产能扩张、发射进程加速,上游优先受益
轨道资源稀缺,卫星互联网大规模建设箭在弦上。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对我国的国防安全、6G 通信革命、物联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是一场太空资源的争夺战,据专家估计近地轨道能够容纳的约 6 万颗卫星,而 SpaceX 当前已向近地轨道送入 1844 颗星链卫星,并计划于 2024 年前共送入 4.2 万颗星链卫星,以 SpaceX 当前产能来看其计划并非虚言。适用于卫星通信的 Ku 频段目前已经过于拥挤,各国将激烈争夺 Ka 频段。
20 年卫星发射明显提速,中国位居世界第二。根据忧思科学家联盟的数据,截至 2021 年 1 月 1 日,全球在轨卫星总数为 3372 颗,美国在轨卫星最多为 1897 颗。中国超越俄罗斯位列第二,在轨卫星数量高达 412 颗。从全球每年新发射卫星数量来看,受益于小卫星发展,从 2017 年开始全球进入卫星加速发射时期,2017 年起首次超过 200 颗后,2020 年正式进入卫星发射爆发期, 2020 全年卫星发射数 1212 颗。
国内卫星量产需求在即。根据国际电信联盟 ITU 官网的公示资料显示,我国 20 年 11 月提交了两个巨型卫星星座 GW-A59,GW-2 星座,总共 2 阶段 7 组共 12992 颗宽带通信卫星的轨道和无线频段使用申请。据 ITU 的规定,申请的卫星星座需在 6 年内发射一半卫星数,在 9 年内完全发射完成。悲观预期在未来九年能发射 75%的卫星共 9744 颗,乐观预期能发射 100%的卫星共 12992 颗。假设不考虑卫星的退役,平均每年须有 1442 颗卫星增加入网才能保证该工程的完成。除此之外,由于近地轨道小型卫星寿命较短,所以即便我国卫星星座建设完毕,每年依旧需要发射一定量的卫星以替代退役、坠毁卫星。当前我国主要规划的卫星星座计划共需要 15854 颗卫星,假设星座基本建成时低轨小卫星的平均寿命为 5 年,则平均我国每年仍需要补充 3100 颗卫星,具备量产卫星能力的企业将持续受益。
民企卫星工厂扩张将助力补充卫星产能缺口。当前武汉卫星产业园具备稳定量产卫星能力,产能为 240 颗/年。GW 星座项目的卫星缺口巨大,星网集团需要产能补充。我们可以合理推测,率先具备卫星量产能力的企业将成功抓住此订单机会并获得可观利润。当前宣布有卫星工厂并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有长光卫星、微纳星空、九天微星、银河航天、智星空间、星空智联等,加上武汉卫星产业园的产能,全部完成建设后产能共计 1405 颗/年。
发射端火箭运载能力、可回收能力及一箭多星能力成为重点。运力方面,蓝箭航天推出的朱雀二号以及星河航天推出的智神星一号的近地轨道运载力均不低于 5t,远超于其他企业的可比火箭型号,在当今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热潮中竞争力突出。除此以外,朱雀二号与智神星一号分别在太阳 500km 同步轨道以及太阳 700km 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领先于可比型号火箭。可回收能力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够实现回收利用的有朱雀二号、智神星一号以及星际荣耀推出的双曲线二号。其中,蓝箭航天披露朱雀二号预计能够回收 20 次以上。此外, 12 月 7 日星河动力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顺利将五颗商业卫星精确送入 5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实现了国内民营火箭的首次连续成功和首次一箭多星商业发射的新突破。